中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文新闻 -> 正文

“兼职转账”就能赚钱?小心落入洗钱陷阱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13

来源:燕赵晚报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份“轻松赚钱 日结高薪”的兼职,就是用自己的银行卡帮人转转账,千万不要大意,因为这很可能是个洗钱陷阱,不仅不能赚到钱,还会沦为电诈帮凶,涉嫌违法犯罪。近日,河北金融监管局就发布了2025年第2期金融消费风险提示:警惕转账陷阱,远离洗钱风险。

案例:“兼职转账”为赚钱 贪小便宜吃大亏

日前,大学生小刘在浏览某兼职网站时,看到了一则“轻松赚钱 日结高薪”的兼职信息,他与对方联系询问,对方告诉他,工作内容就是用自己的银行卡接收转账然后再按照要求将钱转出去,每成功操作一笔就能获得佣金。小刘觉得这份兼职既简单又能快速赚钱,便添加了对方微信,对方为他详细介绍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不久,小刘的银行卡收到5000元转账,他按要求转出后获得了500元佣金。然而几天后,小刘就接到公安机关电话,得知自己的银行账户涉及诈骗洗钱。原来,转出的5000元为赃款,小刘因协助转移资金被卷入案件。

全职妈妈小燕也因贪图“兼职转账”的小便宜吃了大亏,涉嫌违法犯罪。去年4月,小燕想在照顾宝宝的同时找份兼职,就在网上寻找,看到某商贸公司在招财务助理,她联系对方后,对方告诉她,工作内容就是给代理的经销商转账收货款。于是小燕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将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发给对方,办理了“入职”手续。此后,小燕加入了一个指定的工作群,根据对方要求提供了自己的银行账户收取资金,在扣除每日工资后,将其余的资金转到指定收款账户。为了赚更多的钱,小燕还使用丈夫的名义又办理了一次“入职”。去年6月,小燕名下的银行账户收到一笔钱,但因被限额无法将该笔资金转出,她到银行办理提额业务,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她该笔资金很可能涉嫌电诈,小燕仍然坚持要提额、转账,于是银行人员联系了公安机关。经调查,小燕在明知不得提供银行卡给他人走账、且走账资金是非法资金的情况下,提供自己及其丈夫名下的银行卡账户用于走账,两个多月共获利万余元。她不仅要退还所有非法所得,还面临刑事处罚。

提醒:增强法律和风险意识 谨慎处理不明转账

据介绍,在“兼职转账”的陷阱中,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想轻松赚钱的心理,诱导其成为洗钱工具。在转账过程中,不法分子通常会利用多个银行账户进行资金转移,整个洗钱流程不易追踪,帮助转账的人很可能构成洗钱犯罪,即使强调自己不知情,也很难自证清白。

河北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注意以下4点,远离洗钱陷阱:

1.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财富需要通过合法劳动获得,对于网络上承诺轻松赚取高额报酬的兼职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寻找兼职工作时,应优先考虑正规招聘平台和有资质的用人单位。

2.增强法律和风险意识。认真学习金融领域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洗钱行为的危害和后果。涉及资金转账时,务必谨慎对待,请勿盲目听从他人指示。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3.谨慎处理不明转账。收到不明来源的转账时,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解释,应立即与银行联系,核实转账的真实性及资金来源。对于来源不明或存在异常的转账,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4.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在网络环境中,要时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在网站或平台上填写个人信息,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尤其是远离那些在网络上主动提供“赚钱”机会的人。一旦发现个人账户信息被泄露,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修改密码、挂失账户等,以避免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