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
一个14岁少年,出手却极为阔绰,一口气就预订了10公斤黄金!不久前,宿迁市一家黄金品牌店就接到了这样一个“大单”。“他哪来的钱?这又是谁的钱?”种种反常迹象,让金店和商场工作人员警惕,并报告了警方。
最终调查发现,其背后竟然是一个分工严密的跨省洗钱团伙,某个电诈犯罪集团为了“洗钱”,雇用了包括2名未成年人在内的5人组成“买金团”,四处以购买黄金的形式“洗钱”,最终在宿迁市被抓获。
4月下旬,宿迁市某购物广场的一家黄金品牌店接到了一个大单,客户要预订10公斤的金条。到了约定交易的日子,商场工作人员察觉买金男子虽然戴着帽子和口罩,但明显看起来年龄不大,神情紧张行为异常,立即报告警方。
“两个人都还是孩子,只有14岁。”警方介绍,经过侦查,他们都是受人安排从重庆专程来宿迁买金的。另外上线还安排了其他人在商场负责安保、接应,其背后牵出一个分工严密的跨省洗钱团伙,随即公安机关在商场附近将他们抓获归案,冻结涉诈资金40万元。
检察机关介绍,从2024年开始,家住云南的刘阳在某社交平台接到私信,称有个来钱快的兼职,需要出差去外地,刘阳便找到了同乡的孙力、邓文两人准备“狠赚一笔”。彼时,家住重庆的14岁少年张山和王鑫也在社交平台收到了兼职邀请,要他们去外地代购金条,并开出了丰厚的报酬。后刘阳因个人原因无法成行,却仍给孙力、邓文两人准备离开机票,并叮嘱他们好好干。就这样,素不相识的两拨人在“上家”的操作下来到了宿迁市。
通过与“上家”对接,孙力、邓文两人知晓了自己的工作内容:监视张山两人购买金条防止私吞,他们也知道用来购买金条的钱肯定“不干净”,但是在丰厚报酬的诱惑下,他们仍决定铤而走险。
而张山两人则认为这单纯是个赚钱的兼职,涉世未深的他们对“上家”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没有多想,觉得只要能完成任务拿到钱就心满意足了。
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红线,沦为了罪犯的帮凶。
“犯罪分子有意识地招募未成年人,利用他们容易被利诱和对于未成年司法政策相对宽松的特点,实施有目的的犯罪。”该案承办检察官李娟介绍,近年来,黄金、金条成了许多犯罪分子“洗钱”的热门选择,这起案件揭露了电诈犯罪“购金洗钱”的新趋势,值得引起注意。
近日,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检察院对该案提起公诉,张山等2名未成年人作另案处理,目前已追回涉诈资金40万元。
检察机关提醒,转移任何犯罪所得赃款其实都是广义上的洗钱行为,公众勿贪小利涉险,代购、代取贵重物品、出借银行卡等“轻松赚钱”项目实为犯罪陷阱,参与者即便未直接实施诈骗,仍需承担刑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