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湘潭在线
下载指定App,再用自己银行账户刷一笔流水,即可在线申请高额的“扶贫款”“帮扶款”,您会心动吗?警方提醒,请擦亮眼,别沦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工具人”。日前,雨湖和岳塘两地警方都发布了类似的电诈案件,提醒市民提高警惕。
2月,郑某在一个群聊中看到,点击链接即可领取152万元“乡村振兴”补贴。下载应用后,“朱老师”成为他的指导老师,对方告诉他,国家有一批乡村振兴扶贫款项需要发放,只需要用郑某的银行卡“刷流水”即可办理,完成操作后最高能领取百万元。
郑某信以为真,在对方的逐步诱导下,将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等信息发送给对方。没多久,“朱老师”告诉郑某符合领取条件,但需要“刷流水”提高银行卡额度才能办理,并诱导郑某把名下银行账户全部用以收取资金。
郑某许可后,他的银行账户里真就入账了5万元。“朱老师”要求他到雨湖区某银行网点取现。郑某取出现金后,忽然“想明白”了。“他这是诈骗来的钱,反正来路不正,不如我独吞,他也不能拿我怎样。”郑某以为藏匿这笔钱不会有人知晓,却等到了民警上门。
雨湖警方表示,银行发现相关线索后上报,郑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无独有偶,岳塘区居民袁某在浏览短视频时,被伪装成“中国乡村振兴扶贫”的账号视频吸引,随后的遭遇和雨湖区的郑某类似,被“工作人员”要求提供银行卡账户刷流水,即可领“330万元国家扶贫资金”。袁某按照对方指导,用自己的账户取现了30万元。其间,为防止银行工作人员发现端倪,他还伪造了房屋买卖合同蒙混,从银行成功取现后,当面将现金交给了不法分子。
案发后,岳塘警方研判查明,这笔30万元涉诈资金来自四川籍受害人邓先生,而袁某已经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上述两起案件中,郑某和袁某都是冲着领取“扶贫款”去的,但在过程中沦为帮助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的“工具人”。办案民警表示,近年,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深入人心,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欺骗市民。市民需要仔细辨别,防止成为犯罪的帮凶。首先,国家的各类福利政策均有正规的申请渠道和流程,不会通过非官方、私下的方式通知领取;其次,金融类App在手机应用市场的上架审核严苛,无法提供资质证明的诈骗分子只能以发送网址链接或二维码的方式供被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市民可通过这点识别电诈分子真面目。
警方提醒,市民应妥善保管银行卡,切勿随意提供给他人转账或者帮助他人取现转移。